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15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地方达成合作(知识产权报)

近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获悉,2025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工作以来,相关地方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响应,目前,15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地方全部达成合作。

围绕“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工作机制,探索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的总体要求,各地纷纷就重点支持培养知识产权代理人才、推进跨区域服务业态协同培育和资源共享、推进跨区域专利转化对接和服务协同、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协作联动、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等方面开展特色帮扶工作。

在广东,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千名知识产权代理人才培养交流活动在广州举办。活动就强化行业集中整治相关政策及专利代理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进行了宣讲,并邀请了多名专家围绕专利信息分析利用、高价值专利申请挖掘、海外知识产权风险、专利诉讼、商标诉讼等主题开展实务授课。活动还发布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资源,通过设置优质、专业的课程体系,按需为对口帮扶省份提供培训师资支持。

在天津,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与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紧密协作,签署协作帮扶协议,确定在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加强合作。天津选派业内专家赴甘肃为重点服务机构、重点企业举办2场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培训;举办津陇“双五星”专利跨区域转化对接活动,活动以“津陇携手,推动高价值专利产业化”为主题,通过搭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发布了《津陇“双五星”专利清单》,集中展示了两地“双五星”专利成果1000余件,现场促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在江苏,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工作持续深化,先后与陕西、吉林、青海等省签署了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口帮扶协议,明确了26项帮扶工作任务和相关帮扶工作机制,以区域服务资源优势,支持三地培养160名执业专利代理师、130名商标代理从业人员,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师资库的智库优势,精准选派来自知名服务机构以及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的资深专家,分赴青海、吉林等地,紧密结合前沿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效提升当地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工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自今年3月起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目的是推动解决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该工作统筹确定东部8个省份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较少、基础薄弱的西部11个省份、东北三省及海南省的协作帮扶结对关系。该项工作计划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工作机制,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培养一批高端专利商标代理人才,带动新兴业态、高端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满足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逐步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吴珂 通讯员 原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