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积极开展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助力企业“走出去”——
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近期,各地聚焦企业出海需求,积极行动,通过组织培训、开展研讨、搭建平台、签署协议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在河北,为助力企业提升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河北省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了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专题培训。培训专家立足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系统解读有关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针对海外纠纷维权难点问题,结合剖析典型案例和各地经验做法,提出纠纷应对策略,为强化海外知识产权工作厘清工作思路、提出解决方案。河北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出口型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700余人参加培训,有效提升了相关人员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方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江苏,当地积极搭建国际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与项目合作。日前,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在南京共同举办的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应用暨项目合作推介会以“生物医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汇聚政、产、学、研各界力量,进行生物医药领域国际项目推介和知识产权研讨交流。活动期间,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等单位代表介绍了平台建设情况,加拿大、德国、西班牙、匈牙利等国贸易代表做了跨国项目推介,国内外部分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的法务、知识产权负责人,以及高校院所、服务机构相关专家围绕“AI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及知识产权保护”话题进行了对话交流。
在浙江,当地通过发布针对性手册,为企业境外参展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不久前,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布了《浙江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手册》,聚焦企业境外参展全流程,警示核心风险,提供展前布局、展中应对、展后复盘的全程护航策略,并针对知名国际展会及知识产权纠纷高发国家和地区实施精准化应对策略。据悉,去年,浙江省共有4030个团组赴境外参展并取得良好经贸成果。据介绍,下一步,浙江省将持续深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多保障。
在江西,日前,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委员会、南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5“赣企出海”知识产权研讨交流活动在南昌举办。活动现场签署了6项合作协议,构建起覆盖重点区域、核心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链,涵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等多个领域。此外,此次活动还围绕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主题开展圆桌沙龙。同时,江西省知识产权局还联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开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与保护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围绕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重要性、海外纠纷应对策略等内容进行讲解,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在湖北,当地通过举办专场活动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日前,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主办、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承办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与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专场”活动举行。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围绕海外专利导航分析及对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作主题分享,为企业应对海外市场知识产权风险,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供专业指导。据介绍,接下来,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发挥全链条服务效能,持续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产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和纠纷应对指导。
在陕西,陕西省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实务研讨会日前在西安举办。研讨会聚焦实务,旨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专业支撑、社会参与”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工作格局。在业务交流环节,来自各领域专家学者及实务界人士,围绕涉外知识产权司法实践、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解决路径、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诉策略、跨境电商知识产权风险预防及纠纷应对等内容进行了专题分享。此外,会上还发布了《东盟十国法律环境概览》和中东欧四国《海外知识产权实务指引》,这些成果为企业提示海外法律风险、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了参考。
在广州,以“护航企业‘出海’,共筑创新未来”为主题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日前在广州市南沙区举办。活动中,广州市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可实现线上维权援助申请与全球知识产权政策动态追踪。活动现场,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广州南沙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联络机制、设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服务窗口、共享海外知识产权信息资讯及联合举办海外知识产权培训宣传活动等举措,打造“一站式”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
未来,随着各地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定将行得更稳、走得更远。(记者 黄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