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打造创新引擎 驱动全球发展(知识产权报)

夏季达沃斯论坛传递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互惠共赢强音——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新领军者年会(下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落下帷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应当顺应正道和大势,拿出智慧和担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建设性的行动,坚定不移拥抱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一系列共识在论坛上凝聚。其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成为论坛热议的焦点。

热议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新”意十足,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是论坛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解读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分论坛上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增长的新动力。

随着杭州“六小龙”等中国科创企业“出圈”,中国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令人印象深刻。数据显示,尽管全球经济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但亚太地区增长前景依然强劲。亚洲推动了全球60%的GDP增长,中国贡献了其中的一半。

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是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其执行副总裁尹正表示,中国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构建创新驱动的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为全球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五大研发中心,期待借助中国创新发展开拓新机遇。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秘诀,在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百年未有之机遇,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同济大学中欧创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单晓光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世界经济强国的知识产权贡献在经济总量中占据重要比重,我国知识产权对经济的贡献也在与日俱增。面对全球局势,首先要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巩固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探索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制度,将中国数字知识产权治理方案融入新的国际规则;其次,要高度重视发挥市场、企业的力量,包括广大外资企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服务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只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知识产权制度,市场力量、企业力量才会有发挥作用的天地,新质生产力才会不断进步,经济才会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单晓光说。

共话合作新秩序

依托夏季达沃斯论坛这一桥梁纽带,各方加强沟通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找到更多新路径。与会者普遍认为,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要始终对“出海”与开放合作保持积极态度。

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合作,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大对全球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投入,更好促进共同繁荣。与此同时,中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推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走深走实。

过去几年间,中国成功举办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实现“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提质升级;推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功缔结《产权组织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利雅得外观设计法条约》;积极落实有关地理标志国际协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地理标志交流与合作。

对此,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许春明认为,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实现国际经贸合作互利共赢,要在理念层面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的全球创新环境和知识产权生态系统;在机制层面积极构建多边和双边协调联动的国际合作网络,维护和发展知识产权多边合作体系,加强在WIPO和WTO等国际组织框架和多边机制中的合作;在实践层面探索知识产权合作新模式,通过‘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等合作平台推动技术共享和能力建设;在目标层面平衡保护强度和公共利益,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格局。”许春明说。

正如李强总理在致辞时所言,“中国经济之所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不仅在于自身的稳定性和高成长性,还在于中国经济的开放性和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当下,全球经济已经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是发展的必然选项。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的坚定步伐,将继续为世界经济所需贡献中国发展所能。(记者 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