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媒体视点

分段破解融资难题 支撑特色产业升级(知识产权报)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打造全链条金融支持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模式

在长江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下称岳阳片区)凭借独特的临港区位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科创企业的集聚高地与知识产权成果的富集沃土。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当地知识产权融资额度小,难以支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实现产业化的资金需求。对此,岳阳片区构建“研发阶段引投+中试阶段风投+产业化阶段战投”模式,在知识产权“0到1”和“1到100”的产业化过程中,给予全链条金融支持,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有力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该做法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一项创新成果从诞生到实施需要经历不同阶段,在此过程中知识产权融资面临的难题也不尽相同。研发阶段是科技创新的起点,也是融资最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岳阳片区针对企业发展困境,打出政策“组合拳”,引导银行增强信贷主动性,并让企业吸引其他资本的关注。

“我们重点建立了两个机制:一是知识产权评估普惠机制,以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企业要付费,现在免费享受,费用由政府部门承担;二是构建信贷风险担保机制,设立2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300万元信贷保险资金,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信贷企业白名单库,帮助银行降低风险。”岳阳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岳阳片区先后有25家白名单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融资授信1.69亿元。

进入中试阶段,创新主体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而银行信贷资金太小,社会资本投入意愿比较弱。为此,岳阳片区引入投行思维,引导区属国企平台进行风险投资,加快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我们一方面通过设立综合性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为产品中试提供场地、设备等支持;另一方面采取‘一企一投’模式,为企业产品中试提供风险投资。”上述负责人介绍,目前岳阳片区已建成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中试基地,先后为中创空天、钠能时代、中南智能等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资金超过2亿元。

知识产权成果迈向产业化阶段,迫切需要多方投资。岳阳片区积极引入包括基金、社会资本等在内的战略投资者,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运营。在具体实践中,岳阳片区比照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架构,通过基金领投、园区注资、科研团队持股等方式,共同组建股权混合所有制公司等,以科学的股权架构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化运营,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紫光集团最新研发的晶振产品、启泰公司设计的图像传感器处理芯片等将在岳阳片区规模化生产。

在“研发阶段引投+中试阶段风投+产业化阶段战投”模式助力下,岳阳片区先进材料制造技术转化的产品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民用汽车、特种装备等领域,有力推动创新市场化运营,将沉淀的科技成果资源转化为市场产品。以航空航天航海领域为例,岳阳片区相关创新成果运用到“祝融”火星探测器、“蛟龙”深潜器、“天和”空间站上,解决了国家科技重点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攻克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提高了相关领域的战略保障能力。

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也培育出行业“小巨人”,并带动形成了特色产业,打造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空天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以中创空天为例,该公司成立仅3年,已实现产值超100亿元,并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

“上述创新实践表明,要实现知识产权落地转化,离不开金融资本持续投入,特别是在重大技术攻关上,需要各级政府充分运用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有效推动‘知产’变‘资产’,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岳阳片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主导产业,尤其是现代临港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高质量知识产权成果,加大资金投入,孵化一批专精特新企业。(记者 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