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十一省市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暨山东省专利产业化推进活动在济南举行。活动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主办。活动以“创新要素流通·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度链接跨区域创新资源,构建跨区域专利转化协同体系,推动创新要素高效流通和优化配置。
活动现场,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贵州11个省市联合发布跨区域专利转化运用协作倡议书,将进一步突破地理限制,推动不同地区的专利成果在更广泛的区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项签约仪式。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国际合作司签署关于共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高地的备忘录,与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签署《鲁黔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合作协议》。山东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与全国范围内的10所重点高校签署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现代海洋、高端装备、精品化工等领域,7家高校院所与8家企业签署专利产业化项目合作协议,既有山东省高校院所专利面向省内外重点产业转化运用,也有省外高校院所专利在山东省进行产业化落地。
活动上,全国高校院所“双五星”专利人工智能匹配成果暨 AI专利智能匹配大模型发布,将辅助更多优质专利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活动还设置了专利技术路演环节,7个优质项目进行了现场推介,涉及智慧海洋、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
据介绍,开展全省专利产业化推进活动,是深入落实山东省《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助力建设具有山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项具体举措。据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省高度重视专利转化运用,以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重点产业专利池等工作为主要抓手,正在加快打造全产业链知识产权运营生态,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
据了解,今年以来,山东省推动专利转让3.85万次、专利许可2512次,同比分别增长27.3%和45.5%,专利转化效率明显提升。截至今年8月,全省171家高校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12.81%,22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和40个重点产业专利池累计汇聚专利12.07万件,重点产业专利池涉及企业1100余家。(通讯员 王宁 李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