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198项成果发布;109项精准医疗、超高清视听等方面的新品首发……“新”风劲吹,共创未来,9月14日,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落下帷幕。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贸易的标配,在全程护航服贸会举办的过程中,让服贸会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平台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多方热议知识产权保护
纵观服贸会举办的13场主题论坛、81场专题论坛、75场洽谈推介,诸多活动瞄准的都是新技术、新产业,各方在深入交流探讨中,对知识产权保护尤为关注。
“技术类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发展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投入。”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宋河发在服贸会核心主题论坛之一、第四届世界前沿科技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未来技术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研发管理,只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才能赋能未来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企业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必要的技术引进和知识产权引进,尤其要培育高质量高价值的专利,运用专利导航助力企业研发和创新发展,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队伍、流程建设,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来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如何以数字领航实现服务贸易焕新?创新主体感受最为直观,提出的建议也切合实际。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刚认为,机器人产业未来会迎来一波较大的、持续的发展期,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一场新的改革。对于科创企业的应对方式,他认为要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无论是推广全球还是在国内发展,第一要素是注重知识产权布局。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现重大角色变化,从‘中国制造’变为‘全球品牌’,从跟随者变为管理者,需要更多考虑系统化的商标布局策略、资产保护策略,以及在相关策略下如何调配全球资源。”安踏集团副总裁樊俊伟说。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曲少臣表示,中国企业品牌保护需要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支撑:注册先导,即在海外对相关产品、技术等提前进行商标布局;管理体系,包括有期限的明确授权、定期的品牌评估、对下级单位的信用管理等;技术升级,包括在防伪标志、产品溯源等方面织密覆盖线上线下的品牌保护网。
全力守护服务贸易向“新”
此届服贸会首次在首钢园“一址”举办,精心打造了9个专题展,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近5600家企业线上参展,累计发布100余项新品,入场超28万人,在多个方面创下新高。这场展商数量多、国际参与广、社会关注度高的国际性展会,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北京市知识产权部门在展前、展中全程护航,交出了满意“答卷”。
“为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服务和保护工作,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首钢园北区、南区分别设立服贸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和值班点,以多种形式介绍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和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事项,便利企业对接需求和寻求帮助。”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展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北京市商务局组织参展商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参加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宣讲培训,进一步提升参展商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服贸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0人次,解答知识产权咨询百余次,发放宣传材料千余份;积极提示知识产权风险,处理涉嫌侵犯商标和著作权的相关投诉,有效维护了展期知识产权秩序。
“很满意!”9月11日,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迎来一位文化产业从业者,就文创产品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咨询,在现场工作人员给出详细解答后,这位从业者高兴地对记者说。
从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到科研成果的保护方法,再到地理标志的意义,此届服贸会上,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还特别设置了“知识产权知多少”有奖答题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参与,有效促进了公众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
一项项首发首秀的新成果,为全球服务贸易构建起崭新生态;一场场高能量论坛释放的知识产权声音,为助力服务贸易新发展积蓄能量;一次次面对面咨询交流,为保护创新成果提供务实解法。让“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汇聚起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合力。(记者 王晶)